垃圾焚烧炉装备及技术的研发创新与销售

严格按照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定制生产

新闻中心

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来源是什么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19

垃圾焚烧烟气的主要来源与生成机制解析

垃圾焚烧作为城市固废处理的核心技术,通过高温氧化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,但其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,若未经有效控制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。本文从垃圾成分特性、燃烧反应机理、工艺控制缺陷三大维度,系统解析垃圾焚烧烟气的主要来源及其生成路径。

一、垃圾成分的复杂性:烟气污染物的物质基础

垃圾成分的多样性直接决定了烟气污染物的复杂性。城市生活垃圾中,厨余垃圾占比约40%-60%,含水率高且富含有机质;塑料占比约15%-25%,其中PVC(聚氯乙烯)等含氯塑料占比达5%-8%;此外,电池、灯管、电子废弃物等含重金属废物占比约3%-5%。这些成分在焚烧过程中发生热分解、氧化还原等反应,生成四大类污染物:

  1. 酸性气体:含氯塑料燃烧时,氯元素以HCl形式释放,每吨PVC塑料焚烧可产生约600kg HCl。含硫化合物(如纸张、橡胶)燃烧生成SO₂,而含氮化合物(如蛋白质)在高温下氧化生成NOₓ。氟塑料燃烧则产生微量HF。

  2. 重金属污染物:电池中的汞、灯管中的镉、电子元件中的铅等重金属,在焚烧过程中挥发形成气态化合物,随烟气冷却凝结为亚微米级颗粒物。例如,每吨废旧电池焚烧可释放约200g汞蒸气。

  3. 有机污染物:垃圾中的有机氯化物(如多氯联苯)在高温下分解,通过分子重排反应生成二噁英类物质。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残碳与飞灰中的过渡金属(如铜)催化,在250-600℃温度区间内重新合成二噁英。

  4. 颗粒物:不可燃物质(如玻璃、金属)在气流携带下形成飞灰,其粒径分布广泛,其中PM2.5占比达30%-50%,表面吸附大量重金属和二噁英。

二、燃烧反应的动态性:烟气生成的热力学机制

垃圾焚烧过程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,其烟气生成与燃烧温度、停留时间、氧浓度等参数密切相关:

  1. 温度场分布不均:垃圾热值波动大(800-2500 kcal/kg),导致炉膛温度在850-1200℃区间波动。当温度低于850℃时,二噁英分解不彻底;而温度超过1000℃时,热力型NOₓ生成量显著增加。例如,某垃圾焚烧厂实测数据显示,炉膛温度从950℃升至1050℃时,NOₓ排放浓度从200 mg/Nm³跃升至350 mg/Nm³。

  2. 停留时间不足:烟气在二次燃烧室的停留时间需≥2秒以确保完全燃烧。若停留时间过短,一氧化碳(CO)浓度将超标,同时未燃烬颗粒物携带重金属和二噁英排出。某厂调试数据显示,停留时间从1.5秒延长至2.2秒,CO浓度从150 mg/Nm³降至50 mg/Nm³。

  3. 氧浓度波动:过量空气系数需控制在1.2-1.5之间。氧浓度过低导致燃烧不充分,生成CO和有机污染物;氧浓度过高则促进NOₓ生成。例如,某厂通过调节炉排运动速度和风室配风,将氧浓度稳定在8%-10%,使NOₓ排放浓度降低20%。

三、工艺控制的缺陷性:烟气污染的放大效应

焚烧工艺设计缺陷和运行管理不当会显著加剧烟气污染:

  1. 炉型适配性不足:机械炉排炉适用于高水分、低热值垃圾,但若处理含氯量高的医疗废物时,需配套急冷装置和活性炭喷射系统。某厂采用流化床焚烧炉处理含氯塑料时,因未安装急冷塔,导致二噁英排放浓度超标3倍。

  2. 供氧系统失衡:分段送风技术通过底部热风与二次风组合实现充分混合,但若风量分配不当,易形成局部缺氧区。例如,某厂二次风占比低于20%时,飞灰含碳量从3%升至8%,二噁英排放浓度增加50%。

  3. 余热利用冲突:为提高热效率,余热锅炉出口温度常控制在200℃左右,但此温度区间(250-600℃)恰为二噁英再合成温区。某厂通过增设急冷装置,将烟气在1秒内从550℃降至200℃,使二噁英再合成量减少90%。

  4. 净化系统失效:半干法脱酸+布袋除尘工艺可去除90%以上的酸性气体和颗粒物,但若活性炭喷射量不足(<0.5 kg/t垃圾),二噁英吸附效率将下降。某厂实测表明,活性炭喷射量从0.3 kg/t增至0.8 kg/t时,二噁英排放浓度从0.5 ng-TEQ/Nm³降至0.1 ng-TEQ/Nm³。

四、技术升级与源头管控:烟气治理的双重路径

针对烟气污染来源,需从工艺优化和垃圾分类两端协同治理:

  1. 燃烧控制技术:采用双闭环比值调节系统稳定氧浓度,通过炉膛温度PID控制确保燃烧温度。例如,某厂引入AI燃烧优化模型后,燃烧稳定性提升20%,燃料消耗降低8%。

  2. 烟气净化技术:组合使用SNCR脱硝+半干法脱酸+活性炭吸附+布袋除尘工艺,可实现污染物协同去除。某厂应用该技术后,NOₓ、SO₂、二噁英排放浓度分别降至50 mg/Nm³、30 mg/Nm³、0.05 ng-TEQ/Nm³。

  3. 垃圾分类预处理:通过分选回收含氯塑料和重金属废物,可降低烟气中HCl和重金属浓度。某市试点项目显示,垃圾分类后焚烧厂烟气中HCl排放浓度下降40%,重金属排放量减少30%。

结语

垃圾焚烧烟气的生成是垃圾成分、燃烧反应和工艺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。通过解析其来源机制,可针对性地优化燃烧参数、完善净化工艺、强化源头管控,最终实现垃圾焚烧的清洁低碳转型。未来,随着碳捕集与氢能耦合技术的引入,焚烧炉将在资源循环利用和碳中和领域发挥更大价值。

 
 
 
 
 
 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sdsongrong.com/news/194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