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焚烧炉装备及技术的研发创新与销售

严格按照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定制生产

新闻中心

机械炉排炉的炉渣综合利用途径有哪些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7-10

机械炉排炉炉渣综合利用途径研究

机械炉排炉作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的主流技术,其炉渣产生量随垃圾处理规模扩大而持续增长。以典型日处理2000吨垃圾的焚烧厂为例,每日炉渣产出量可达400-600吨。这些由无机矿物、玻璃相、金属氧化物及少量未燃尽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,若处置不当将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。本文系统梳理机械炉排炉炉渣的物理化学特性,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,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径与产业化模式。

一、炉渣特性与预处理技术

机械炉排炉炉渣呈现多孔隙、低密度(1.1-1.4g/cm³)特征,主要成分为SiO₂(40-50%)、CaO(20-30%)、Al₂O₃(10-15%)及Fe₂O₃(5-10%),并含有少量重金属(如Pb、Zn、Cu)。其矿物相以钙铝黄长石、硅酸二钙为主,玻璃相含量达30-50%,赋予其良好的胶凝活性。

预处理环节是资源化利用的前提。深圳某垃圾焚烧厂采用"破碎-筛分-磁选-风选"联合工艺:首先通过颚式破碎机将炉渣粒径控制在20mm以下,经振动筛分离出粒径>5mm的骨料;磁选机回收铁磁性物质(回收率>95%);风选设备进一步分离轻质塑料与纤维(回收率>85%)。处理后炉渣含水率从30%降至15%,重金属浸出浓度符合《危险废物鉴别标准》(GB5085.3-2007)。

二、建材化利用技术路径

1. 骨料替代材料

炉渣经预处理后可作为天然骨料的替代品。上海某建材企业将炉渣骨料按30%比例掺入混凝土,其28天抗压强度达45MPa,满足C40混凝土标准。日本东京都环境局研究表明,炉渣骨料混凝土在抗氯离子渗透性方面优于普通混凝土,特别适用于海洋工程。

在道路工程中,炉渣骨料已实现规模化应用。北京某市政道路项目采用炉渣级配碎石基层,其加州承载比(CBR)达95%,满足重交通道路要求。德国汉堡港码头改造工程使用炉渣作为沥青混合料骨料,经10年运营监测,路面平整度保持率达92%,显著优于传统材料。

2. 新型墙体材料

炉渣与水泥、石灰等胶凝材料复合可制备免烧砖。江苏某企业开发的炉渣免烧砖配方为:炉渣65%、水泥20%、石灰10%、外加剂5%,经8MPa压力成型后自然养护28天,抗压强度达15MPa,符合MU15标准。该产品已应用于南京某保障房项目,累计使用量超500万块。

在加气混凝土领域,炉渣可作为硅质原料替代部分粉煤灰。广东某加气混凝土厂通过调整炉渣掺量(40%)与铝粉用量(0.08%),成功制备出容重600kg/m³、抗压强度5.0MPa的B06级产品,其导热系数较传统产品降低15%。

3. 水泥混合材

炉渣经粉磨后可作为水泥混合材使用。武汉理工大学研究表明,将炉渣粉按30%比例掺入硅酸盐水泥,其28天抗压强度达48MPa,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提升20%。浙江某水泥厂年消耗炉渣15万吨,生产P·O42.5水泥200万吨,产品广泛应用于杭州亚运场馆建设。

三、环保材料开发方向

1. 污水处理吸附剂

炉渣表面多孔结构使其具备良好吸附性能。清华大学团队开发的炉渣基吸附剂对Pb²⁺的最大吸附量达120mg/g,较商业活性炭提高40%。上海某化工园区采用炉渣吸附剂处理含重金属废水,出水水质达到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(GB8978-1996)一级标准,运行成本较传统工艺降低35%。

2. 土壤改良剂

炉渣中CaO、MgO含量可调节土壤酸碱度。南京农业大学试验表明,在酸性红壤中施用10%炉渣改良剂,土壤pH值从4.8提升至6.2,有效磷含量增加25%。该技术已在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,累计改良面积超5万亩。

3. 声屏障材料

炉渣与树脂复合可制备多孔吸声材料。同济大学研发的炉渣基声屏障面板,在1000Hz频段吸声系数达0.85,较传统玻璃棉产品提高15%。该材料已应用于上海虹桥枢纽高架桥声屏障工程,降噪效果显著。

四、金属回收与高值化利用

1. 有价金属提取

炉渣中Fe、Al、Cu等金属可通过磁选、浮选联合工艺回收。瑞典某企业采用两段磁选工艺,从炉渣中回收铁精矿(Fe含量>60%),回收率达85%,产品供应当地钢铁厂。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浮选工艺可回收炉渣中90%以上的铝,经熔炼后生产铝合金锭,纯度达99.5%。

2. 微晶玻璃制备

通过控制炉渣熔融与晶化工艺,可制备高性能微晶玻璃。日本东北大学利用炉渣开发出主晶相为硅灰石的微晶玻璃,其弯曲强度达120MPa,耐酸碱腐蚀性能优于普通玻璃。该技术已在福岛核电站废弃物处理中应用,年处理炉渣能力达2万吨。

3. 陶瓷材料合成

炉渣与黏土复合可制备建筑陶瓷。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表明,将炉渣按40%比例掺入陶瓷坯体,经1200℃烧制后,产品吸水率<0.5%,抗冻性符合GB/T4100-2015标准。该技术已在江西某陶瓷企业实现产业化,年生产地砖300万平方米。

五、产业化模式与政策建议

当前炉渣综合利用已形成"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"的产业化模式。深圳模式通过建立"焚烧厂-预处理中心-资源化企业"三级网络,实现炉渣100%资源化利用;上海模式则依托临港新材料产业园,构建炉渣基建材产品集群,年产值超20亿元。

政策层面需进一步完善:一是建立炉渣质量标准体系,制定《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利用技术规范》;二是实施税收优惠,对炉渣综合利用企业减免增值税;三是加强技术研发支持,设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"固废资源化"专项。

六、结论

机械炉排炉炉渣综合利用已突破传统建材领域,向环保材料、高值化产品方向延伸。随着分级分质利用技术成熟,炉渣资源化率有望从当前的70%提升至90%以上。未来需重点突破重金属稳定化、多组分协同利用等关键技术,推动炉渣综合利用向绿色、低碳、循环方向转型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sdsongrong.com/news/179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