垃圾焚烧炉装备及技术的研发创新与销售

严格按照垃圾焚烧烟气排放标准定制生产

新闻中心

焚烧炉如何通过前处理提升入炉垃圾热值

  • 浏览次数: ...
  • 发布时间: 2025-05-12

焚烧炉前处理技术对入炉垃圾热值的提升机制研究

摘要

垃圾焚烧效率与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核心在于入炉垃圾的热值稳定性。通过前处理技术优化垃圾物理化学特性,可显著提升其低位热值,进而降低焚烧系统运行成本与环保压力。本文系统梳理了沥干脱水、堆酵发酵、破碎筛分、配伍混料等前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,结合热值提升数据与焚烧系统运行参数变化,揭示前处理技术对垃圾热值的影响机制。研究结果表明,综合前处理技术可使垃圾热值提升25%-40%,并实现焚烧系统热效率提升与污染物减排的协同优化。

引言

垃圾焚烧作为减量化、无害化、资源化的核心手段,其运行效率直接受制于入炉垃圾的热值特性。以上海某焚烧厂为例,未经处理的混合垃圾热值仅为6634 kJ/kg,含水率高达58.2%,导致焚烧过程需投加辅助燃料以维持炉温,运行成本增加。通过实施沥干脱水、堆酵发酵、破碎筛分等前处理技术,垃圾热值可提升至7749 kJ/kg,含水率降至37.21%,实现自持燃烧。本文深入解析前处理技术对垃圾热值的提升机制,为焚烧系统优化提供理论支撑。

前处理技术对垃圾热值的提升机制

1. 沥干脱水技术

工艺原理:通过物理挤压或重力沉降去除垃圾中的游离水与间隙水。上海老港再生能源中心采用螺旋挤压脱水机,配合渗滤液收集系统,实现垃圾含水率从58.2%降至45.6%。
热值提升效果:根据何宏涛等人的理论推导,垃圾维持自燃的最低热值随含水率升高而增加。当含水率从55%降至40%时,最低热值需求从8126 kJ/kg降至7658 kJ/kg。上海某厂实测数据显示,脱水后垃圾热值提升12.3%,发电量增加。
焚烧系统响应:脱水后垃圾热值提升使炉膛温度波动范围缩小,减少投油助燃频次,降低运行成本。

2. 堆酵发酵技术

工艺原理: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生物热与水分。北京鲁家山焚烧厂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堆酵工艺,控制温度、湿度与翻堆频率,实现垃圾热值提升。
热值提升效果:堆酵过程中,垃圾中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等难降解物质被部分分解,挥发性固体含量增加。实测数据显示,堆酵后垃圾热值提升,有机质转化率提高。
焚烧系统响应:堆酵后垃圾燃烧稳定性增强,炉膛温度分布均匀性提升,烟气中CO浓度降低,燃烧效率提升。

3. 破碎筛分技术

工艺原理:通过剪切、冲击等作用将垃圾破碎至特定粒径,并分离出大块不可燃物。深圳某焚烧厂采用双轴剪切破碎机,配合滚筒筛与风选机,实现垃圾粒径控制与金属、玻璃等物质的分离。
热值提升效果:破碎后垃圾比表面积增加,燃烧反应速率提升。实测数据显示,破碎筛分后垃圾热值提升,且灰分含量降低。
焚烧系统响应:破碎后垃圾在炉排上的透气性改善,一次风穿透力增强,炉膛负压波动范围缩小,减少漏风量。

4. 配伍混料技术

工艺原理:根据垃圾热值、含水率、成分等参数,将不同来源的垃圾按比例混合。广州某焚烧厂采用热值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配料装置,实现垃圾热值波动范围控制。
热值提升效果:通过配伍,高热值垃圾与低热值垃圾混合,使入炉垃圾热值均匀性提升。实测数据显示,配伍后垃圾热值标准差降低,热值波动率减小。
焚烧系统响应:配伍后垃圾热值稳定性增强,炉膛温度控制精度提升,烟气中污染物浓度波动范围缩小,减少SNCR脱硝系统氨逃逸风险。

前处理技术对焚烧系统运行参数的影响

1. 炉膛温度控制

前处理后垃圾热值提升使炉膛温度升高,上海某焚烧厂实测数据显示,炉膛温度波动范围从±150℃缩小至±80℃,热力型NOx生成速率增加。通过实施分级配风与SNCR脱硝系统优化,使NOx排放浓度降低。

2. 停留时间优化

前处理后垃圾燃烧强度增强,炉排停留时间调整。广州某焚烧厂将第二、三级炉排停留时间从80秒延长至100秒,第四级炉排停留时间从180秒延长至200秒,使飞灰含碳量降低,灰渣热灼减率达标。

3. 过量空气系数调整

前处理后垃圾燃烧稳定性提升,过量空气系数优化。深圳某焚烧厂将过量空气系数从1.4降至1.25,使排烟热损失降低,锅炉效率提升。

4. 灰渣特性改善

前处理后垃圾灰分含量降低,灰渣熔融温度提升。北京某焚烧厂实测数据显示,灰渣熔融温度从1150℃升至1250℃,结焦风险降低,炉排卡涩频次减少。

前处理技术优化策略

1. 工艺集成创新

采用"沥干脱水+堆酵发酵+破碎筛分+配伍混料"组合工艺,实现垃圾热值最大化提升。上海某焚烧厂实测数据显示,组合工艺使垃圾热值提升,发电量增加。

2. 智能控制系统

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前处理优化平台,实现垃圾热值预测与配伍方案动态调整。广州某焚烧厂通过该平台,使入炉垃圾热值波动率降低,炉膛温度控制精度提升。

3. 能源梯级利用

将沥干脱水与堆酵发酵产生的渗滤液与生物气回收利用。北京某焚烧厂通过渗滤液处理系统,实现渗滤液回喷焚烧,减少新鲜水消耗;通过沼气发电系统,实现生物气资源化利用。

4. 环保设施协同

强化前处理与焚烧、烟气净化系统的协同控制。深圳某焚烧厂通过优化前处理工艺,使烟气中二噁英浓度降低,重金属排放浓度达标。

结论

前处理技术通过沥干脱水、堆酵发酵、破碎筛分、配伍混料等手段,系统性提升入炉垃圾热值,降低焚烧系统运行成本与环保压力。综合前处理技术可使垃圾热值提升,并实现焚烧系统热效率提升与污染物减排的协同优化。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前处理工艺的能源回收潜力与智能化控制技术,推动垃圾焚烧行业向高效、低碳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

本文网址: https://www.sdsongrong.com/news/138.html
找不到任何内容